莱佛士毕业学子作品被《时尚芭莎》点名?这一届设计师太会了!
2025年6月13日,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迎来历史性时刻——建校35周年。这一盛典不仅是一场毕业典礼,更是一次艺术、教育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意盛事。来自时装、珠宝、动画、游戏、平面、产品、室内设计与设计管理等多个专业的毕业生,在展览与时装秀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“创意答卷”。
从1990年在新加坡创校出发,至今莱佛士已开设了16个院校,教育网络覆盖九个国家。这一跨越三十余载的教育旅程,凝聚了莱佛士教育体系全球一体化的愿景。
在本次毕业典礼中,毕业时装秀成为最受瞩目的环节。著名国际时尚媒体《时尚芭莎》新加坡版报道了莱佛士5位年轻设计学子的作品,并给予了高度评价,这是对莱佛士学生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。以下是《时尚芭莎》报道中的五位毕业生的设计作品:
莱佛士时装设计师:AURELIA CARISSA
设计作品:The Garden
灵感来源:本系列灵感来自 “艺术与工艺运动” 和亚文化的反叛精神。 在快时尚和AI自动化设计的时代,设计师选择以“花园”为隐喻,强调手工制作、不完美的美感与个体表达。如同亲手栽培的花园,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,这是对创作本身的深情致敬。
莱佛士时装设计师:CWENDOLYN YAM OI YI
设计作品:Between the Threads: Fashio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
灵感来源:传统与创新的交织线。这一系列以现代女性时装为载体,将手工工艺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,提出一种“新平衡”——既不放弃传统细节,也拥抱数字时代的表达自由。它展现出科技不冷漠,艺术不保守的新态度,是一种新时代女性力量的外在呈现:果敢、独立、有美感张力。
莱佛士时装设计师:KIM JOON HEE
设计作品:Reconstructed Realities
灵感来源:在“镜头世界”中寻找真实的自我。该系列男装以“整形文化”为灵感,用服装探讨社会压力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外表,甚至内心。就像整形手术一样,我们不断“修补”自己,试图变成别人眼中的理想模样——但这是真正的“我”吗?每件作品仿佛是修补过后的皮肤,既脆弱又坚定,挑战人们对“被看见”与“被接纳”的期待。
莱佛士时装设计师:LI RUOYI
设计作品:Wear the Burden: The Mark of Overwork
灵感来源:该系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们常见的“过劳”现象,现在很多上班族每天加班、熬夜,这种长期的压力不仅让人身心俱疲,还会在我们的身体和衣着上留下痕迹。
设计师通过观察压力对身体的具象化影响——久坐后衣物产生的褶皱、紧绷姿势拉扯出的变形缝线,以及工作装逐渐贴合疲惫躯体的过程。将“过度工作”的压抑情绪转化为视觉与触觉体验,让压力不再沉默。
将轻薄的面料与压皱的面料层叠,打造出一种脆弱疲惫的感觉,让衣服反映身体的疲劳状态。希望通过这个设计,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过劳带来的影响,也提醒大家要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莱佛士时装设计师:MIN KHANT KYAW
设计作品:Intertwined
灵感来源:当梦魇成为灵感。该系列灵感来源于设计师的梦魇经历,整个系列将“无法动弹的恐惧”以艺术与神话语言重构。
长款礼服搭配利落的剪裁,半透明蕾丝和飘逸的缎面裙摆设计,散发出优雅与慵懒的气息。透过布料缠绕、结构扭曲与暗色调的运用,用作品重新诠释恐惧与脆弱,将其转化为力量的源泉——让黑暗蜕变为美,以创意为媒介,重获内在力量。
一直以来莱佛士都以“成功源于设计”的理念持续培养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。35周年庆典只是一个里程碑,未来的创意旅程,莱佛士仍将带领学生以设计回应世界、塑造行业、启发社会。恭喜所有毕业生,愿你们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,乘风破浪,绽放光彩!